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

家長陪吃飯 孩子比較不會胖


【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】「吃什麼食物」不是最重要的飲食課題,重要的是,怎麼吃、吃多少。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針對「兒童及青少年兒童飲食習慣及肥胖關聯」進行調查,發現將近9成家長不知道孩子每天該攝取多少熱量,有4成2家長從不參考食物營養指標,營養知識明顯不及格。

▲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公佈「2010台灣兒童及青少年飲食習慣與肥胖關聯調查」,調查發現兒童肥胖與吃什麼食物較無直接關聯,肥胖主因取決於兒童吃多少以及進食頻率。(圖文/張泳凱)

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系教授謝明哲指出,8月底針對25個縣市電訪調查,有高達88%家長表示不清楚孩子每日攝取的熱量,11.2%回答「清楚」的家長中,仍有過半數認知嚴重錯誤。

調查意外發現,學童的過胖、過輕,跟飲用西式速食、零食、垃圾食物無明顯關係。根據調查顯示,BMI分類「過胖」的族群中,有37.3%學童無法每天與家長共餐,23.9%學童無法在餐桌上見到父母。對於學童飲食失衡的狀況,謝明哲認為「父母有沒有陪孩子吃飯」是主要變項,家長是否注意孩子「吃的量」、「吃的方式」才有直接關聯。

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黃士懿說明,最受孩童歡迎的10大垃圾食物如汽水、泡麵,是因為他們偏愛刺激性的食物。他指出,1杯可樂至少有10顆方糖,至少150卡的熱量,需要家長從旁控制孩子的飲食。另外,孩童吃炸雞時,需養成去皮的習慣,才能減少身體負擔。

黃士懿解釋,對正值學習發育階段的學童,要以五穀根莖類為主餐,尤其是五穀飯中的B群,能有效促進神經傳導能力,幫助頭腦思緒更清晰。他建議,每天食用3蔬2果,養成「先素後葷」飲食習慣,才是健康飲食之道。

文章來源: 台灣立報

推薦網站: 按摩浴缸, 浴櫃, 龍頭, 拉門, 格間拉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