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

印刷-網路新世代 媒體敘事多樣化


【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】網路越來越風行,媒體傳播越來越多樣。手機錄下的G20高峰會的衝突場面,不需要衛星轉播車,透過行動網路設備,實況馬上傳遞全世界。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競選也善用網路,將政見散佈在各種社群網站。單眼相機可以獲得高品質的錄影,電影化的敘事不再是夢想,多媒體紀錄者甚至可以一人從事多種工作。
印刷




北京亞洲新聞中心視覺總監克拉克(Dr. David J. Clark)在英國波頓大學及中國北京外語學院教授國際多媒體新聞學課程。他同時也是影像製作人、自由攝影者。

克拉克表示,以前的傳播是面對面的交流,達到傳達的效果,之後出現另一種新交流形式,報紙、雜誌的媒介開始散佈,之後出現電視、廣播,後來網路逐漸席捲了一切,傳統媒介空間逐漸受到網路型態的擠壓。

絕大部分報紙的營利不是透過售出報紙本身,而是透過報紙的廣告賺錢,儘管網路跟新的傳媒方式在提昇,傳統報紙的廣告營收,遠遠超過網路得到的利潤,但網路的影響力不容小覷。

網路讓言論更加自由

如何和觀者互動非常重要,媒體生產者跟觀眾之間的互動產生相當大的變化,克拉克觀察到,以前是單對多的交流模式,新的媒介形式,則讓每個人都能參與網路之中,彼此之間可以討論事件本身,每個人都具有發言權發表看法,而非像過去只有少數人有發言權。

每一個人不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參與,也用錄影、攝影生產訊息,新技術帶給媒體的改變是具有穿透力的。在印度、中國等國貧窮地方的人,對生活現狀也有表達權利,不是以前媒介高高凌駕之上的業界型態,人民有講自己故事的權利。大家不需透過新聞發佈業者,只要作品夠好,傳播的效果非常大。

新一代的年輕人將圖片、聲音、文字、動態影像結合成一種媒介,用更多方式來紀錄。克拉克提到,傳統媒體也開始經營網站,新聞文章都架載在網站上,但網路使用者習慣上很難集中注意力,隨意、迅速的點閱,尤其是新聞領域,網站有很多連結、訊息,試圖抓住人們的注意力,但實際效果很難說。一般人平均停留網站的時間,不會超過1分22秒,只有33%左右的人,會從開頭看到結尾,數據顯示在亞洲百分比會更小一些。

模仿閱讀的電子書開始大量生產,更多的人傾向使用iPad等平板電腦,新科技改變大家傳統的習慣,但讀長一點的文章可能會有一點不適應。儘管如此,新科技仍充滿前景。根據紐約時報數據顯示,電子閱讀大量節省印刷的開支,這種方式很環保,可以看到快速更新的時事,用多媒體講述故事。電子閱讀技術突飛猛進,使用者漸漸花更多時間,在手機或平板電腦閱讀訊息。

北京亞洲新聞中心視覺總監克拉克,5日在世新大學覹空間論壇展示單眼相機,單眼錄影讓越來越多人發揮創意,呈現豐富、多元的影像世界(圖文/李宜霖)

文章來源: 台灣立報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